查看原文
其他

《长安》杂志2022年第1期刊发我市两篇文章

深圳政法 2022-05-15

《长安》杂志2022年第1期刊发我市两篇文章,分别为市域治理栏目的《深圳市构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》及基层探索栏目的《深圳市龙岗区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》。


广东省深圳市把社会心理服务作为民心工程,积极构建全方位、全人群、全周期、全覆盖社会心理服务体系,以“心治”促“心安”。


注重统筹谋划,打造标准规范。成立由市委常委、政法委书记任组长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,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和精神卫生联席会议,推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。将社会心理服务作为重要内容,有关要求纳入深圳经济特区平安建设条例、健康条例。成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专家组,组建社会心理服务协会,打造心理服务人才库。建立社会心理质控督导中心,制定社会心理工作质量控制和考评标准,实现可衡量、可评价。


健全工作网络,建强人才队伍。完善多层级社会心理服务网络,区、街道心理服务中心(站)设置率100%,社区心理服务室设置率98%,中小学心理辅导室设置率98%。党群服务中心设立“安心学院”,商圈、楼宇、工业园建立“职工心灵驿站”,大型企业建立心理服务室。试点开设社会心理服务云平台,完成线上心理咨询上万人次。建强专兼职心理服务队伍,将精神科医师列入紧缺岗位,硕士以上学历可自主招聘,近三年全市精神科医师数量增长155%。每50名患者配1名专职社工,心理服务志愿者达1.9万名。


突出分层施策,实施精准服务。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,每年开展媒体宣传2万余次,组织健教活动2万余场。借助各级社会心理服务平台,将心理服务融入矛盾纠纷多元化解,有效疏导负面情绪。面对特殊人群,重点实施心理关爱帮扶,司法行政部门对重点人群进行分类管理,民政部门提供个性化心理援助,信访部门利用心理服务变“堵”为“疏”,助力百姓“事心双了”。面向高危人群,全程开展心理危机干预,多部门构建防控轻生网,健全自杀防治、行为监测、救治救助等机制,每年接听心理热线3万余人次,自杀心理危机干预有效率90%以上。


深圳市龙岗区加强基层治理,坚持共建共治共享方向,构建党建引领强共建、群众参与促共治、盘活资源齐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。


形成党建引领治理模式。建立上下贯通组织体系,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,以社区党组织为主渠道,落实资源统筹整合下沉,全面推行“支部建在小区上”,激活基层党建“神经末梢”,打通一贯到底的引领社会治理“动力主轴”。做强治理中枢社区“大党委”,推动社区党组织有机联结单位、行业及各领域党组织,推进社区党建“头雁”工程,充分发挥干部考核“指挥棒”作用,选优配强社区党委书记,成立社区党建学院,提高社区干部治理能力。健全联动协同共建机制,通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、干部交叉任职、人才结对培养、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等方式,共同为居民排忧解难,合力开展治理活动。


探索群众参与治理路径。搭建平台引导居民参与,充分发挥居民议事会、民情恳谈会等社区议事协商平台作用,指导规范居民成立老年协会、书法协会、妈妈联合会等社会组织,引导带动广大居民群众和外来人员积极参与社区治理、社区服务。建立机制激励居民参与,策划“爱心商圈”“时间银行”等社会治理实践项目,健全“付出、积累、回报”机制,形成“以服务换服务,以爱心传爱心”的良性循环。培育能人带动居民参与,依托社会创新中心孵化器和新时代“枫桥式”基层单位创建,支持和引导社区党员、号召力强的居民、社区活跃志愿者等主体积极参与治理,进而模范带动身边居民参与。


打通盘活资源治理链条。下沉区级层面资源,打造三级智慧平安(群众诉求)服务中心,开发“码上办”综合服务系统并升级至4.0版本,让辖区居民通过“扫码”随时随地享受平安服务。区委政法委会同区信访局建立“社区吹哨,部门报到”诉求响应工作机制,区法院在未设立人民法庭的5个街道设立法院驻街工作站,区司法局打造“社区品牌调解室”,有效充实基层力量。探索建立社区服务基金,为社区开展帮扶困难群体、完善公共服务、改善环境品质等工作提供“蓄水池”。培育和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基层治理,依法依规承接公共服务事项,为居民提供专业化、精细化服务。


 END. 

来源·《长安》杂志#转载请注明以上信息#

往期推荐

点分享

点点赞

点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